笔趣阁

吾读小说网>岁月的痕迹唯美诗句 > 古风七十二首其二十一李白(第1页)

古风七十二首其二十一李白(第1页)

《古风·其二十一》李白

郢客吟白雪,遗响飞青天。

徒劳歌此曲,举世谁为传。

试为巴人唱,和者乃数千。

吞声何足道,叹息空凄然。

赏析

以“郢客吟白雪”引出曲高和寡

-“郢客吟白雪,遗响飞青天。”诗的开头描绘了一位郢都的客人吟唱《白雪》这样高雅的歌曲,其歌声的余响仿佛能直飞青天,形象地展现出《白雪》曲调的高雅与美妙,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音乐意境。

-“徒劳歌此曲,举世谁为传。”然而,这位郢客尽管歌声动人,却只是徒劳地吟唱,因为在这世上没有人能将这首高雅的歌曲传承下去。此句点明了高雅艺术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,即曲高和寡,无人赏识与传承,表达出一种无奈与悲哀。

对比“巴人”之歌,凸显困境

-“试为巴人唱,和者乃数千。”诗人接着假设,如果演唱通俗的《下里巴人》之歌,会有数千人跟着唱和。通过将高雅的《白雪》与通俗的《巴人》进行鲜明对比,强烈地突出了高雅艺术不被大众接受,而通俗艺术却广受欢迎的现实状况。

-“吞声何足道,叹息空凄然。”面对这种情况,那些高雅艺术的创作者或传承者只能忍气吞声,这种无奈又能向谁诉说呢?诗人只能徒然地叹息,心中充满了凄凉之感。这两句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高雅艺术遭受冷落的悲愤和惋惜之情。

整首诗通过“阳春白雪”与“下里巴人”的对比,深刻地反映了高雅艺术在当时社会不被重视的现实,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满与无奈,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高雅文化价值的坚守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,展现出李白诗歌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思考。

创作背景

-时代背景:盛唐时期国力强盛,社会文化繁荣,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,如政治腐败、权贵专权等。当时的士人多渴望建功立业,李白身处这样的时代,深受时代精神的影响,以不世之才自居,有着“奋其智能,愿为辅弼,使寰区大定,海县清一”的宏大抱负,一生都在矢志不渝地追求实现“谈笑安黎元”“终与安社稷”的理想。

-个人经历:李白在长安不到三年的供奉翰林期间,满怀报国之志,却未能得到重用,现实与理想的激烈冲突使他深感痛苦。安史之乱中,他跟随永王李璘军,结果却成为阶下囚,险些丧命。这种种遭遇让李白深感自己虽有高远的志向和卓越的才华,却难以得到世人的理解和认可,如同“郢客”一般。

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

时代困境与孤独感的投射

盛唐表面的繁荣下暗藏政治腐败,李白以"郢客吟白雪"自喻,将《阳春白雪》的典故转化为知音难觅的隐喻。诗中"遗响飞青天"的意象,既暗含对自身才华的自信,又透露出曲高和寡的悲凉。这种矛盾性正是盛唐文人普遍面临的精神困境——盛世光环下个体价值难以实现的时代症候。

人生遭际与悲愤情绪的凝聚

安史之乱的动荡经历在诗中化为"我欲升天天隔霄"的挣扎意象。李白用"天隔霄水无桥"的双重阻隔,具象化了从供奉翰林到流放夜郎的人生剧变。"徒劳歌此曲"的直抒胸臆,将永王事件后的政治幻灭感推向极致,展现出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打击下的精神创伤。

浪漫特质与反抗精神的升华

尽管身处逆境,李白仍保持着"黄河落天走东海"般的磅礴气势。诗中"孤月沧浪河汉清"的超拔意境,既是对现实污浊的否定,更是对精神境界的自我提升。这种在绝境中依然高扬主体精神的表达方式,正是李白区别于其他诗人的独特之处,体现了盛唐气象在个体生命中的终极回响。

全诗通过"郢客-白雪青天-遗响"等多层意象的并置,将时代背景、个人遭际与艺术追求熔铸为有机整体,在深沉的悲怆中始终回荡着不可驯服的生命强音,形成了李白特有的悲壮美学风格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快穿:阴沉沉反派被我亲懵了  重生58:带着系统闯天下  CSGO之爆头反馈系统  女儿都火化了,还陪白月光过生日?  综影视爽就行了  奥特曼中的巴罗萨星人  说好扫黄?你直接枪斗术点满!  赌石异能  万帝吞天诀  洪荒:我,最强佛祖,从西方捡词条开始!  机械少女潘多拉  六零:科研娇妻被植物人老公宠翻天  隐秘真相,错综情深  失忆?京圈太子爷强势拐回家  都到我嘴里了,你说慢点  我刚穿越,重生的权臣就来退婚了  明日方舟:从零开始,走遍泰拉  一位探险者的自传  综影视:想穿就穿  穿书后和上京第一纨绔HE了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